Project content:
這次表演元素如同表演名稱 「縫 盜 聲 程 遊 :稻埕發聲」,反應大稻埕的歷史發展及藝術家的實體演出。Nigel、Alice 及 Yannick 將探索整個區域,並錄下當地的聲音,將這些錄音檔融入在現在表演中。這三人團體雖都居住在台灣,但對大稻埕並不熟悉,有如當年林藍田來到這,一個陌生人在一塊陌生的土地。Nigel、Alice 及 Yannick 將以局外人「嶄新的耳」去探索大稻埕並與她互動,演出當日這三人團體將會與當地的環境及空間建立緊密的關係,以全新的方式表現大稻埕!
縫 盜 聲 程 遊:裝置展 Weave - Rob - Sound - Process - Roam:Installation Exhibition
Date:10/9-10/31
Place:URS 127 玩藝工場 URS127 Art Factory
More Information:https://fengdaoshengchengyou.tumblr.com/
策展人 Curator / 陳思銘 DavidChen
在美國成長,自幼受到鄉根音樂的啟蒙,著迷於藍調與鄉村歌謠,擅長彈奏吉他、曼陀鈴和班 鳩琴,目前定居台灣。他與來自美國和英國的樂手朋友組成「Muddy Basin Ramblers 泥灘地浪人」,身兼團長、主唱與製作人,曾出版《David Chen & Muddy Basin Ramblers》同名專輯、《寶島賣藥秀》與《跳舞時代》。曾獲金音創作獎「最佳民謠專輯」,並參與電影《乘著光影旅行》及《邊界移動兩百年》配樂、羅思容多個音樂專輯製作。2015 年以《寶島賣藥秀》入圍美國葛萊美獎最佳唱片包裝。
藝術家 Artist / 澎葉生 Yannick Dauby / 官網Official website
出生於 1974 年法國,自 2007 年移居台灣的澎葉生的創作和研究約始於 1996 年在法國學習的具象音樂。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:即興演出,電子原音音樂 (electroacoustique) 編曲,以及人類音樂學。1998 年開始田野錄音工作,在大自然、都會和工業環境中進行錄音,成為他聲音紀錄片及編曲的素材,或與其它聲音媒介對話,時而與影像創作結合。作品發表形式多元:如即興演出、聆聽活動、出版或聲響裝置。其創作主軸為對於聽覺經驗的實驗和探索,並十分著迷於民族學與自然科學。作品常參與國際活動,亦常與聲音藝術家、現代舞(2007 年開始與台灣驫舞劇場合作)及視覺藝術家合作。近幾年來持續在台灣各地進行田野錄音與發表,2016 年 Yannick 從事「日曜日式散步者」電影聲音設計,入圍第 53 屆金馬獎最佳音效。至今繼續透過藝術行動、聲音紀錄及教學活動探索這個島嶼的更多可能。
藝術家 Artist / Nigel Brown / 官網Official website
Nigel Brown 從 2004 年大學畢業後,就一直在聲音和實驗音樂領域工作。他的廣泛興趣讓他於各界都很活躍,如即興音樂表演、錄音出版製作、展覽裝置、舞蹈和劇場的聲音設計。他這十年來於澳洲、歐洲與東亞各地表演,小型獨立演出到大型音樂藝術節皆有。他的作品專注於實質物體的物理實驗發展,從既存的樂器或物件中找出意外的聲音可能性。Nigel 於 2006 年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 (RMIT) 完成了純藝術碩士,於此大學亦於 2004 年完成了媒體藝術學士,主修聲音藝術。
藝術家 Artist / 張惠笙 Alice Hui-Sheng Chang / 官網Official website
1984 年生,2006 年取得澳洲皇家墨爾本科技大學純藝術碩士,主修聲音藝術,於 2014 年墨爾本的 MIECAT學院取得經驗與創意藝術治療碩士。曾於多國展演,表演以即興為主,經常與各國聲音藝術家與其他媒材藝術家跨界合作表演。曾獲駐村補助,與 Nigel Brown 一起於墨爾本 Laughing Waters、奧地利 AIR Krems(2015),葡萄牙 Binaural (2011) 等地駐村。另曾駐村於墨爾本 West Space、澳洲維多利亞省 Bogong AIR(2011),南韓首爾 SFX (2010),文建會補助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 (2009),台北國際藝術村 (2008),墨爾本 West Space 與蘇格蘭格拉斯哥 CCA (2005) 等地創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