緣起
The Begining
1920年代的大稻埕為臺灣文化運動的基地,因戲院林立、百戲匯聚,在昔日享有「戲窟」之稱,
顯示大稻埕確為現代台灣藝術文化總匯之地。我們希望再次讓大稻埕成為下一波臺灣文化運動的基地,
我們所表現、描繪、影響的對象,直指2020年代後的臺灣與世界。
期待新世代的藝術,通過具百年文化底蘊的大稻埕時空通道後,建立思想文化的質地。
以「狂騷」為精神
Together We Roar
「狂騷的20年代」是日文漢字對英文「Roaring 20s」的譯寫。
狂熱而騷動,「狂騷」想說的其實是創造力(Creativity),是最適切於標識1920年代的特質,
表現為各種挑戰傳統的激進思潮與社會行動,
當中最重要的是人們對時代變化的回應,也是我們對下一個20年代的期許。
連結1920年代與2020年代的時空劇場
Time Machine Theater
2015年首辦的「大稻埕國際藝術節」為民間獨立發起的藝術節,
由Bookstore 1920s(二十書店)、褶子劇團(思劇場)及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共同發起,
結合許多深耕大稻埕的在地文化單位,於每年十月在大稻埕全區舉辦各式藝文展演活動。
藝術節著重在跨時代、跨領域、跨國籍、跨文化甚至跨語言的藝術表演,以創新實驗表演形式連結在地,
讓藝術在大稻埕街屋空間內產生交流,成為台灣及國際創作者的才華展現交流平台。